close

綠褶菇-01  

台灣99%的野菇中毒事件,都是它惹的禍。

因其型態、色澤與可供食用之白色雨傘菇類似,故常被混淆。
不少民眾是因將它誤認為雞肉絲菇(學名蟻巢傘)而吃下肚。
不同點在於綠褶菇底部菌褶於早期會由白色轉為黃綠色,且當菌體受損
時會轉為褐色,這是可辨識的重要特徵。
兩者一個菇傘會突起,就像農夫斗笠,但綠褶菇菇傘平整,綠褶菇菇柄有環!

誤食後1~3 小時會有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。

 

FireShot Capture 105 - 誤吃路邊毒菇 夫婦中毒 I 蘋果日報_ - http___www.appledaily.com.tw_apple  

 

 

 小知識:
“林清玄寫的一篇散文”,其中提到以前小時候,他父親教他們辨別毒
菇的方法---煮了湯汁會變色的是毒菇!

 誤食有毒菇類的中毒症狀:
有毒菇類所含的毒素對人體的影響,也會因個人體質、食用方法及用量
而有所不同。
依據中毒的症狀及反應時間分類,大致上可區分為四大類:

1. 毒素造成腸胃不適,如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,食後30 分至3 小時即
有徵象。
2. 毒素造成細胞損壞,對肝、腎的傷害,食後約10 小時開始反應。
3. 毒素侵襲自律神經產生醉酒、臉紅、盜汗等反應。
4. 毒素侵襲中樞神經產生昏眩幻象,約30 分鐘至3 小時開始反應。

通常一種毒菇可能含有多種毒素,因此中毒反應常混合發生,台灣的有
毒菇類一般毒性並不強,主要以腸胃症狀居多,即使如此,仍有毒性較
強的菇類存在,嚴重時可能危及食用者的生命安全,千萬不可輕忽。

 治療方法:
一般而言其急救方法為排除毒物、服用解毒劑和對症治療:
若誤食菇類而有疑似中毒現象發生時,應先使患者嘔吐,將胃內容物排
出後緊急送醫。並保留所食之檢體,以利病因之判定,同時可做為急救
之參考。由於毒菇的毒素屬於生物毒,種類繁雜,不易純化進行藥理或
臨床試驗,且一種毒菇又常含有多種毒素,因此目前尚無法製備像蛇毒
血清專一性高的解毒藥劑,僅有針對臨床症狀所產生的不良副作用加以
抑制,再就毒害作用損害處進行保護性措施。

 收集及保存檢體:

民眾應盡可能收集可疑的毒菇檢體,提供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的依
據,以利對症下藥,施行急救措施。以下為採集菇類檢體時應注意的事
項:
1. 保持標本的完整性:使用小刀小心地將生長在地上或木頭上的菇類整
株(包括蕈杯、蕈絲)完整的挖下來。
2. 不要觸碰蕈蓋或蕈柄:主要是為了保留蕈蓋或蕈柄上的鱗片、蕈環及
蕈幕等特徵;如果蕈蓋上黏附有碎草、砂土時,也盡量保持原狀。
3. 用紙或紙袋盛裝:不要使用塑膠袋盛裝,以免水氣跑不出來使標本爛
掉。應該使用紙袋來盛裝,如報紙或漢堡店紙袋。
4. 記錄其外觀及顏色:留意菇類採集之前及不小心碰裂後顏色上的變化

5. 觀察其生長的環境:注意菇類是長在草叢裡、樹木上、腐木上或是垃
圾堆裡。
6. 暫時存放冰箱冷藏:最好是讓標本自然陰乾。
7. 請專家鑑定。

如何預防:
看到不知名的野菇冒生,切勿以為是地上冒出來的「禮物」,應秉持「
不採不食」的觀念,以免誤食不幸中毒。

參考資料
1.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網頁。
(http://tesri.coa.gov.tw/show_mushroom.php?id=165)

真菌報報二號-雞肉絲菇(介紹的很詳細喔)

(http://jaacnaett.pixnet.net/blog/post/35041395-%E7%9C%9F%E8%8F%8C%E5%A0%B1%E5%A0%B1%E4%BA%8C%E8%99%9F%EF%BC%8D%E9%9B%9E%E8%82%89%E7%B5%B2%E8%8F%87)

134e444fd769536f2bf4e6ab923391ce134e444fd769536f2bf4e6ab923391ce134e444fd769536f2bf4e6ab923391ce

照片是泡泡雲在某國小的圍牆邊照的,

(下面有放大鏡的比較圖,是蘋果新聞的截圖喔)

看到時,只覺得哇~它好可愛~

像是小精靈裡的小香菇房屋~152711872  

回來一查,哎唷~是有毒的ㄋㄟ!!

不過雖然它是有毒的菇菇,但只要你不去把它給吃下肚,

用看的~或碰碰它~它的毒對你是不會有影響喔!!

下面附上幾張菇菇的縮時攝影喔↓↓↓

菇的獨特生長gi

  

2015-01-04-140905-16  2015-01-04-140926-81

  最後一張有沒有像超級瑪利的香菇呀~

 泡泡雲收集整理~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樂圓時代 的頭像
    樂圓時代

    ├樂圓~Happy.Circle~┤

    樂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